
让 数 学“ 动” 起 来 ,让 课 堂“活”起来
新普陀小学东校 郭琪琳 那一双双皎洁如深邃天幕上闪烁星星般的眼睛,对他们的教育决非我想象的简单。曾满怀信心地扬言:“小学生的数学课还不是随手拈来,随便上上的!”走过20载的讲堂,回头望,当初的我真把“教”字看得太过于狭隘了,深陷迷惘,幸得指引,方小有收获。 二年级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这节课中,我们从观察海面上各种船只入手,屏幕上首先出现的就是浩瀚大海,船只航行的场面一下子就抓住了儿童的心理。课堂上用“几何画板”演示点子图上三角形的画法,解决了在黑板上画学生不能完全看清的问题,而三角形的拼拆又使学生了解头尾相连围成的抽象概念。“哪位小朋友能用电脑介绍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我话音刚落,小傅跃跃欲试,只见他神情严肃的手拿iPad边讲解边小心翼翼的滑动着屏幕,俨然是一位小老师,他的介绍得到了小朋友的一致好评。这时耳边响起了小博士鼓励的话,屏幕上又出现了小博士的大拇指。下课后小朋友们不断问我:“老师,老师,这些图形是怎样动起来的呀?你也教教我们”看着他焦急的眼神,我第一次有了学有所用的感觉。
不仅是动态的呈现课堂素材,在各种信息化手段的集成过程中,它所收集到的数据能够让我们再次审视自己的课堂,发现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盲点,让自己的教学更能关注学生生成性的问题。 沪教版四年级第五单元 “问题解决——鸡兔同笼”这一课要求学生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列表过程中,通过尝试、猜测与观察,发现表格中蕴涵的规律,悟出一些数量、逻辑关系,为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思路和方法奠定基础,从而借助列表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四年级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并不陌生,沪教版二年级的教材中就出现过“列表枚举”,三年级的教材上又出现过“谁围出的面积最大”一课,学生对逐一列表有一定的解题能力,知道如何有序的列出所有可能,可是在上课的时候仅仅这个环节就花费了整整15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整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已经知道的内容。其次,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学生会出现哪些列表的方法,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能做到全面的了解,就无法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提升。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不应该只关注具体情景下的具体解决办法.要教会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困难就在于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比教单一,具体的情景具体去对待,呈”点状”分布.没有一定的”线状”。所以这种意义上说,教策略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对于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就显得十分有意义。及时捕捉学生课堂上的动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是这节课帮助学生搭建支架的必要方法。“微视频”“交互式平台”……一连串的名词一下子跃入我的脑中。漫漫教学路,我们习惯把自己的预设加入课堂,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教学方式输入给学生,改变需要勇气,更需要路径。 谁说数学是无趣的课程,只要教师能用智慧去敏锐的捕捉、判断、放大、外化课堂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及时予以传递,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的课堂上大放异彩!